返回首页
——访中共宜春市市委书记 谢亦森
来源:2013年第一期《桥》刊 策划整理/陈子羊  设计制作/小凤

2012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市各界赴宜春市产业合作暨慈善捐赠及文艺演出活动,相继在江西省奉新县、宜丰县和宜春市顺利举办。期间,中共宜春市市委书记谢亦森热情接见了考察团一行,并接受了《桥》刊的专访。

记 者:谢书记您好,我们了解到,2011年宜春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作为赣西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宜春市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谢亦森:

近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兴工强市不动摇,抓项目、兴产业,每年的1号文件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文件,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会是关于项目建设分析会,先后开展“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年”、“产业升级年”、“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攻坚年”等活动,从而取得了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先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85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数量居全省第二。特别是锂电产业风生水起,已进资或动工项目73个,投产项目24个;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全省的1/4。但我市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集聚程度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航空、高铁等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将进一步倒逼我们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以产业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首先要做到思想认识升级。继续强化各级干部的产业化思维和升级意识,从更高层面深化对即将到来的航空、高铁时代的思考,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分散经营向集聚配套转变、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二是力促项目建设升级。紧紧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六大产业,以产业化的思维抓项目、上项目,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旗舰项目,促进项目单体向集成升级、整体向集群升级。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用地指标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注重项目投资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推动人才和科技工作升级。着力在关键技术、产学研结合、科技人才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升级。不仅要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更要推动产业配套环境的完善,以一流的发展环境支撑宜春产业的加速崛起。五是加快干部能力和作风升级。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勤学善思,切实提高运作产业项目和驾驭产业升级的水平。同时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产业发展的每一件具体工作和具体项目都落到实处。总之,就是通过“升级”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记 者: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传统产业都将向其它省市迁移,宜春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有哪些优势?

谢亦森:

宜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生态一流,具备既适宜投资兴业又适宜居住的优势。宜春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农业上郡”之称,是水稻、油茶、苎麻、百合、中药材、有机农产品和猕猴桃的重点产区,是全国知名的粮食大市和生猪生产大市。地下矿藏富足,已探明的矿产有56种,其中,原煤储量居全省第一,矿岩盐、石灰石储量为江西之冠,硅灰石储量约占全国1/4,尤其是锂资源居矿石锂矿的世界首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97%,境内7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的大气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全市共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城郊的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4A景区,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山下的富硒无硫温泉可饮可浴,对心血管、血脂、皮肤等方面疾病具有很好防治作用,国内外游客包括上海游客纷纷前来休闲疗养。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中国宜居城市等国家级“名片”。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宜春是江西的“西大门”,地处武汉、长沙和南昌城市群“中三角”的腹地,又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还是华东、华南经济圈与内陆经济关联的重要通道和节点,到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发达城市只有6-8个小时的车程。尤其是明年2月宜春明月山机场通航,2014年“杭(州)南(昌)长(沙)客运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届时宜春坐飞机至上海仅需1个小时左右,坐高铁只需3个半小时,而且随着万载至温汤高速的加快推进,宜春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立体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更将成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2009年获商务部批准成为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三是产业配套设施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9个工业园均为省级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承接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越平台。目前全市正加快锂电、医药、纺织、盐化工、煤电、建筑陶瓷、鞋革、硬质合金工具、机电、竹木深加工、有机食品和绿色照明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其中市本级的锂电新能源、高安的建陶、奉新的纺织、樟树盐化工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进驻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企业,具备了较好的产业集聚能力。同时,宜春人力资源丰富,拥有劳动力总数达337万人,常年有80万人在外打工,可吸引回乡工作,一般性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年工资只有1.2万元左右,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公办的宜春赣西实训中心规模位居全省之首,年培训5000人左右,还建有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大中专院校,可提供大量不同行业的熟练技术工人。此外,宜春设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即将验收竣工,万载烟花鞭炮公路口岸作业区正在加快建设,宜春海关正加紧报备,届时宜春将成为赣西开放平台最全、功能最优的城市,为出口加工型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有开明开放的政务环境。我们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优化,致力于创建“拥有西部成本、东部理念、兼融东西部区位优势和中部最优环境”的工作目标,出台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的政策,产业转移企业可享受厂房及厂区内生产配套设施开发及经营中涉及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的优惠。同时还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或高税收、高科技项目在财政支持方面实行一事一议。对于破坏宜春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处理,绝不让任何一个投资者在宜春受委屈。2011年宜春荣登“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榜首。

记 者:加快推进幸福宜春建设,必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次上海各界赴奉新、宜丰、宜春的活动中,我们也安排了帮扶当地红军遗烈属和困难学生等的捐赠仪式,在下一阶段,宜春在改善民生方面将着重抓好哪些工作?

谢亦森: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结果,更是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去年又针对人民群众要求过上幸福生活的热切期待,提出了建设幸福宜春的目标,并具体细化为“十大幸福工程”,把民生工作提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位置。下一步将在继续实施“十大幸福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行幸福指数测评。今年我们搞了一套幸福指数测评体系,年底将对各县市区进行测评,既通过有关数据考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又通过问卷调查考量百姓幸福感受的主观指标,也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幸福指数测评的设区市。二是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继续保持在七成以上,并坚持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比如,明年全市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33941套(户);推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沟联动机制;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等等。三是畅通诉求渠道。继续实施好书记市长专线(信箱)、政务网站、“在线访谈”、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等举措,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当作政府工作的重点逐步予以解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20个重大民生项目得到很好落实,明年重点将放在落实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民生实事”上。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继续通过促进就业、推动创业、落实惠民政策、增加转移性支出等方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收。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7.2%、17.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继续组织干部下基层办好事实事。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今年以建设幸福社区为主题开展了万名干部进社区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765件,为社区群众解决了一批房产权证、物业管理、水电设施等急难问题。现正在开展以助贫济困联扶、公益事业联办等为主要内容、为期三年的“五联”创建活动。此外,今年我们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造纸企业污染、养殖污染、农村农业污染等问题,开展了六大环保专项行动,整顿、关闭、搬迁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在全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今后,我们将抓紧建立完善环保治污的长效机制,守护蓝天碧水,保障人民健康。

记 者:多年来,上海与江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合作。现阶段,您对沪赣两地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尤其是推动纺织产业共进、共赢,有哪些展望?

谢亦森: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十分突出,与江西的合作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源远流长,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潜力。近几年,上海企业到宜春的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都在快速增长,近三年投资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32个,投资额超过55亿元,其中包括斯米克、御润坊、华伍起重、中日海佳等项目。另外,我们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比如在2008年开通了首趟上海至明月山的旅游专列后,仅今年就达到7趟,来宜游客有1万多人,较去年翻了一番,目前上海居民在明月山温汤镇购房达4000多套。前不久奉新县与上海纺织协会就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推动双方互补合作双赢。今后,我们继续加强与上海对接,努力把上海的经济、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与宜春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及低廉的成本等优势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规模上推进两地的合作。尤其是纺织行业,上海是老牌的纺织业基地,产业链长、层次高,产业链正由低端向设计、研发等高端升级,低端产业正加速转移。而近年来我市纺织业发展迅猛,5万锭以上企业占全省1/4强,形成具有220万锭(接近全省1/2)的现代纺织生产规模,从业人员达到1.7万人,年主营业务收入去年超百亿元,特别是去年金源纺织在加拿大成功上市,奉新县建立了江西省唯一的纺织印染集控区。但是,宜春纺织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化纤针织纱线),产品层次不高(集中在上游材料方面),产业链条不完善等等。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两地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一是加强产业对接,依托宜春空间与成本优势,整合资源,组织两地经常性考察,推动一批纺织企业尤其是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的龙头企业转移落户,做长产业链条,加速纺织业集群壮大。二是加强人才技术信息对接,进一步加深两地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人力与智力资本的柔性流动,快速提升纺织业的竞争力。三是加强市场对接,进一步推动纺织产品通过上海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共同推动纺织贸易发展。四是加强资本市场对接。目前纺织行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上海资本市场非常活跃,可以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平台推动我市纺织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